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正式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东北大学“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信息学科为依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建设为内涵,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以未来工业智能新技术发展为重点,探索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培养立足未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具有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新范式,推进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我国未来工业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构建。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工业智能、人工智能、智能钢铁工业、智慧深部工程等未来智慧工业,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培养侧重学科交叉方向,探索“智能+”导师模式,促进学校未来工业智能、智慧深采、智慧钢铁等布局,并逐步探索多学科交叉理论方法及其原创技术研发的高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依托华为等企业交叉性、前沿性科研课题的全维度“产学研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一、招生专业
未来技术学院2022年在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5410(专业学位)人工智能三个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二、招生方式
2022年未来技术学院招生方式为:硕博连读、申请考核、直接攻博。
三、博士生导师及主要研究方向
2022年我院招收博士生的导师介绍详见附件,导师联系方式详见招生专业目录(http://yz.neu.edu.cn/2021/1101/c5945a205841/page.htm)。
未来技术学院以面向未来科技前沿、培育多学科交叉的智慧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目标,整合我院博士生导师资源,布局我院研究方向为:未来工业智能、智慧工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和大数据科学与应用。
四、报名、考核及录取方法
未来技术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单列,报考未来技术学院专业的考生,在报考院系一栏选择东北大学对应专业所在学院,并依次填报专业、导师及其他内容。网上报名结束后,下载并填写《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报考信息表》,于11月16日前发送至wlxy@mail.neu.edu.cn。
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须参加报考专业所在学院要求的所有考核,未来技术学院将对报名生源进行前置考核,考核形式为面试,考核内容为学生的专业基础、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具体考核事宜另行通知。
未来技术学院将综合前置考核成绩、学生报考专业所在学院的考核成绩与导师意见,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五、相关说明
1.其它未尽事宜按照学校及其对应学院的要求进行。
2.未来技术学院导师将为我院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加优厚的助研津贴。
六、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东北大学南湖校区计算中心310C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73958
联系邮箱:wlxy@mail.neu.edu.cn
附件: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 招生专业(领域) | 联系方式 | 备注 |
柴天佑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tychai@mail.neu.edu.cn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国栋 |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wanggd@mail.neu.edu.cn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冯夏庭 | 人工智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fengxiating@mail.neu.edu.cn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立新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tanglixin@ise.neu.edu.cn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化光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zhanghuaguang@ise.neu.edu.cn | 国家杰青 |
杨光红 | 人工智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特聘教授 | |
黄敏 | 人工智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mhuang@mail.neu.edu.cn | 国家杰青 |
于戈 |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yuge@cse.neu.edu.cn | 二级教授 |
王兴伟 |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wangxw@mail.neu.edu.cn | 国家杰青 |
付俊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junfu@mail.neu.edu.cn | 国家杰青 |